“新股不败”背后有多少散户被套

阅读 作者:股海网时间 2009-09-20 股票入门
  从桂林三金到四川成渝,“新股不败”的神话在此番IPO重启中得以延续。在其背后,是新股上市首日无涨跌幅限制规则造就的“首日爆炒”,是发行制度与相关交易制度之间难以对接的尴尬,更是A股市场估值风险积累的隐忧。

  IPO重启以来,完成市场化发行的新股无一例外地遭遇了“首日爆炒”。其中,首单桂林三金上市首日涨幅达到81.87%,万马电缆和家润多的首日涨幅则分别高达125.48%和93.56%。目前,上述3只新股的市盈率均高达50倍以上,远高于沪深两市的平均市盈率。但从27日当天的收盘价来看,上述3只新股的最新价格也均低于上市首日的收盘价。其中,首日涨幅最高的万马电缆27日收盘报25.43元,较上市首日收盘价下跌了近2%。家润多跌幅则接近10%。

  这意味着,如果投资者在新股上市首日盲目参与“炒新”,收益微乎其微,甚至极有可能已经被“套牢”。

  事实上,由于“首日爆炒”现象屡见不鲜,投资者“炒新”面临的风险长期存在。深圳证券交易所综合研究所新近完成的一项研究显示,在1991年1月至2009年6月期间,投资者在新股上市首日买入并持有一段时间后卖出,其亏损的可能性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高达约60%。在2007年和2008年,“炒新”发生亏损的可能性甚至高达80%到90%。

  即使是成长性、流动性较好的中小板,情况也不容乐观。深交所金融创新实验室的统计结果显示,2006年6月至2009年6月期间发行的223只中小板股票,上市首日买入的投资者亏损比例过半。

  有市场人士分析认为,“新股不败”的主要原因并非上市公司定价环节低估,而是一些参与新股申购的机构利用新股上市首日无涨跌幅限制的规则,疯狂抬高股价,然后利用次日开始的跌幅限制逐步出货。

  市场人士呼吁,在新股市场化发行的背景下,与之相关的交易制度也应实现“市场化对接”,从而使A股市场的制度体系更适应市场的发展。

  市场人士呼吁,在新股市场化发行的背景下,与之相关的交易制度也应实现“市场化对接”,从而使A股市场的制度体系更适应市场的发展。

  市场人士表示,目前A股市场尚无股指期货定价机制,在这一背景下,新、老股票交易制度的有别将使得新股上市不可避免地出现股价操纵现象。而由此导致的股票价格大范围偏离价值,不仅损害中小投资者利益,更会大大积累中国股市的风险。
上传会员: 
股海网
上传时间: 
2009-09-20
下载积分: 
-
免责申明: 
请仔细阅读并同意后才能下载
本附件为论坛用户分享上传,股海网没有对文件进行验证,不能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也不保证下载资源能正常安装和使用,且下载后扣除的积分无法退还,除非您充分理解并完全接受本声明,否则您无权下载。
本站对提供下载的软件、指标、资料等不拥有任何权利,其版权归该下载资源的合法拥有者所有。本附件仅供学习和研究,不得用于商业或非法用途,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参看 《侵权处理流程》《免责声明条款》
点击下载无反应时,更换手机自带浏览器重登录操作,如华为浏览器,苹果Safari浏览器,第三方浏览器有不兼容现象,或先收藏再到电脑端下载
同意以上声明才能下载,扣除积分无法退还!
我已知晓! 点我同意 所有条款自愿下载!
如有问题请点关闭提交问题反馈→
关闭
收藏
全部评论共 0 条

问题反馈 取消